中国环境报记者王玮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历史性地载入宪法。自生态文明载入党章后,生态文明载入宪法已渐渐沦为宪法学界、环境法学界的共识。最近几年中秋节两会期间,都有代表委员建议生态文明载入宪法。
为什么将生态文明载入宪法如此最重要?记者近日专访了仍然在敦促此事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政治层面,生态文明载入宪法反映了让党的主张沦为国家意志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地位至高无上。于是以因为如此最重要,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城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发布实施30周年大会讲话时特别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掌权,关键是依宪掌权。
我国的现行宪法是1982年实行的,几经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的4次改动。那一阶段,虽然我国早已有了多部生态环境资源法律,但当时生态文明建设还没划入中国特色社会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直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开会。不仅如此,这一年,生态文明建设还通过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修正案,首次写到了党章。
2017年,党的十九大融合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明确实践中,再度改动了党章,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改动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必须和不均衡不充份的发展之间的对立”。与此相适应,将实施最严苛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建设强国民主文明人与自然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内容写出入党章。
常纪文告诉他记者,生态文明转入党章,就具备了党内法规的坦率约束力,从此生态文明建设仍然是某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情,而出了全党的政治执着、政治任务和政治纪律。“但是意味着载入党章是过于的,按照中国的现行体制,充分发挥党内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起到,必需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沦为国家意志。”常纪文说,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的拒绝,作为中国唯一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关于生态文明的规定,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确保,应该首先要获得宪法的否认和转化成,让党的主张和国家的意志完全一致化。
法律层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需合乎宪法规定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打开了波澜壮阔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一年,中共中央先后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订条例》和《中央党内法规制订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自此,打开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或者党内规范性文件与国家行政法律文件交会和协商的实践中,不利于增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在建设和改革的总体部署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牵头公布了《关于减缓前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筹办、国办公布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伤害责任追究责任办法(全面推行)》等基本的改革文件;在明确改革措施的设计和前进方面,中筹办、国办牵头公布了《环境保护专员公署方案(全面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关于在湖泊实行湖长制的指导意见》等最重要的改革文件。
2018年初,中共中央印发《中央党内法规制订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2018~2022年)》,在这个规划的指导下,今后五年,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党内法规建设将更为系统、全面和了解。为实施上述改革文件,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也积极行动,制订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国办2015年公布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部委也分开或牵头公布了涉及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环境公益诉讼、环境侵权行为救济等司法解释,与法律互为交织。“按照宪法的规定,党和政府的活动必需合乎其规定。”常纪文说,中共中央及其办公厅参予牵头印发改革文件的党内最低规范依据,源于党章关于生态文明的规定;而国务院领导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低组织法依据,国务院及其办公厅印发改革文件或者牵头印发改革文件的国家最低法律依据,应该源于宪法。
但是,宪法之前缺少生态文明的必要阐释和系统性原则规定。常纪文指出,现在将生态文明载入宪法,奠下了原始的党内显然法规基础和国家根本法基础。
技术层面,宪法需要掌理生态文明建设法治格局客观评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早已基本构建了有法可依。新的环保法改动期间,正逢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陆续开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加深刻印象的了解,明确提出了新的更高拒绝。体现在国家法律层面,就是新的环保法转变法律思路,将“前进生态文明建设,增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法律目的。
此后,新的改动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正在制订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等,都开宗明义地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法律目的。不仅如此,国务院自2013年以来陆续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全面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的拒绝。去年两会期间通过的《民法总则》,堪称通过“民法典的绿色化”,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拒绝。
可以说道,不仅是环保领域的法律,其他涉及的行政法律、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都正在按照“五位一体”拒绝,强化生态文明法律规范建设。“但是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之前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却仅限于受限的几条。”常纪文说:“由于缺少宪法的规定,下位法律关于生态文明的阐述和规定,无论是从逻辑推理上看,从内容的完整性上看,还是从体系的交会和协商上看,都是有缺憾的。”他还尤其向记者特别强调,宪法有了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阐释和实质规定,充分发挥总揽全局的规范起到,我国的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地方法规和规章、自治权条例和单行条例等,就能全面地、系统地、持续地秉持和发展生态文明思想,使生态文明建设确实从法律上转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确实使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
“当然,我们无法轻率历史,无法用现在的眼光来评判之前的法律,现在是时候顶替了。因此,我指出中共中央现在把生态文明载入宪法,不顾一切其时。”常纪文说。
本文来源:十大足球赌注app排行榜-www.abw-lm.com
电话:400-123-4567
传 真:+86-123-4567
手 机:14744402169
邮 箱:admin@abw-lm.com
地 址:台湾省台湾市台湾区路时大楼4091号